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承担全院的手术麻醉、体外循环、有创检查与介入治疗的麻醉及危重症的抢救与复苏等工作。拥有独立完善的麻醉专业团队和一流先进麻醉设备,能够开展高水准、高要求的临床麻醉工作。
专业平台:麻醉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麻醉治疗专科联盟合作单位,黄河三角洲麻醉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滨州市麻醉技术培训基地;鲁中麻醉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专科联盟。科室本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宗旨,承担滨医附院各种手术麻醉。
专业方向:麻醉科承担着滨医附院各科的手术麻醉、体外循环、手术室外麻醉、疼痛诊疗及危重症的抢救与复苏等工作。科室陆续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容量性肺动脉导管在省内率先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其他危重病人手术中的监测,独立开展复杂先心病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等复杂高难手术的麻醉,喉罩在困难气道及短小全麻手术中的应用,纤支镜用于困难气道处理、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定位及误吸病人的支气管灌洗,在省内较早开展围术期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检查等技术,为建设“无痛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省内率先开展了TEG监测、Flotrac监测、熵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连续心排血量及SVV监测、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等先进技术方法,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及外周动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TEE监测技术指导危重病人术中循环功能调控、TEE在外科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EE指导TAVI手术中的应用,填补了多项省内或院内空白。
学科特色:
1.TEE监测技术用于心脏手术术中手术效果评定:指导危重病人术中循环功能调控、TEE在微创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TEE指导TAVI手术中的应用、TEE指导心脏瓣膜置换术、TEE辅助术后栓塞性疾病诊断等。
2.多模式镇痛舒适化病房.如:超前镇痛、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检查等技术。
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和动静脉穿刺技术.如: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可视化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等。
4.肺超声.如:肺超声指导术后肺复张、肺超声指导气管导管定位、肺超声用于术前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5.漂浮导管技术.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6.重大手术的麻醉处理:能够独立完成复杂先心病、联合瓣膜病变、大血管置换术、非停跳冠脉搭桥等重大手术的麻醉处理,为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硬件设施:拥有现代化层流手术间57个,麻醉恢复室(PACU)有25张床位,均配有现代化的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及急救仪器设备,以及国内外麻醉学先进的仪器设备:意大利esaote超声心动图仪、便携式彩超仪、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CCO)、麻醉深度监测仪(BIS、熵指数)、进口体外循环机、cell5+自体血回输机、血栓弹性描记仪、血气分析仪、肌松监测仪、纤维支气管镜、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成人及小儿可视喉镜等。承担全院的手术麻醉、体外循环、有创检查与介入治疗的麻醉及危重病的抢救与复苏等工作。
人才队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77年,院级临床专科,省级临床专科,是鲁北地区麻醉学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现有麻醉医师65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7人,中级36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54人,麻醉学硕士生导师7名。
教学科研: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临床教学工作,年培训基层医生约500人次。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已培养研究生50余名。科室同时承担着麻醉学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授课及见习、实习的临床带教工作。麻醉科充分发挥作为山东省麻醉学科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作用,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及住院医师培训工作,2011年以来,每年申请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为邻近地区临床麻醉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联系方式:0543-325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