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郝延璋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疑难的肝转移瘤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手术。这是全球首创的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系统在山东省的首批临床应用,为实体肿瘤治疗增添了新的“利器”,为疑难重症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方案、新希望。
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团队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尚属国际首创,目前主要针对实体肿瘤患者开展。
本次手术的患者陈阿姨患癌多年,之前采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最近的一次复查中被发现了肝内有多个转移病灶,最大者约3cm*2cm。面对陈阿姨的病情,郝延璋教授团队一同进行了深入讨论。由于患者肝内存在多个病灶,且病灶位于不同肝段,部分病灶贴近大血管和膈顶,如果采取外科手术方式,患者需要切除的肝组织范围较大,创伤大;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情况及远期治疗效果,郝延璋教授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多模态肿瘤消融技术,术后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进行巩固。
术前制定消融计划
手术前,郝延璋教授带领团队,通过CT影像和术前AI规划系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对穿刺路径进行了精准的规划。
术中进行冷冻消融
手术开始后,郝延璋教授巧妙地操控“冰与火”的力量,将两根直径不足2mm的治疗探针精确穿刺到达肿瘤内部。首先通过冷冻消融技术“冰封肿瘤”,将深低温液氮注入消融针,直达肿瘤内部,使肿瘤组织温度骤降,肿瘤细胞在冰晶的挤压下逐渐崩溃。紧接着,用射频消融“焚烧肿瘤”,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肿瘤组织在短时间内就能产生极高的温度,导致肿瘤细胞在“火海”中迅速凝固性坏死;通过冷热交替消融,成功摧毁了患者的肿瘤病灶。
术后病灶完全消融
郝延璋教授表示:“这名该患者的肿瘤病灶临近大血管和膈顶,如果采取传统的消融术,风险较大,且病人痛感强,而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能够实现肿瘤消融边界精准控制,避免对正常组织的非计划性损伤,同步的冷冻消融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感。”
本次手术达到了预期效果,精准毁损肿瘤,同时未对膈顶、大血管造成损伤,无并发症。术后当天,患者便可以下地活动,术后第二天顺利出院,愈后良好。
郝延璋教授介绍,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不仅使得消融更精准、更彻底、更安全,且能镇痛,出血少;更能在不增加创伤和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个性化的精准热剂量调控,灭活肿瘤,变成“自体疫苗”,从而逆转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释放特异性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响应,为后续的免疫类药物发挥更好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积极引入创新医疗技术和设备,攻克疑难疾病。未来,医院将依托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平台,结合细胞治疗、靶免药物治疗等前沿技术,为患者带来更精准、微创、长效的肿瘤治疗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