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时被鱼刺卡住也能造成生命危险?这还真就不是危言耸听。
日前,滨医附院就收治了这样一名病人,该患者被鱼刺卡住后处理不当,导致鱼刺刺入胸主动脉壁,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经心脏大血管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联手,患者化险为夷。
一根鱼刺引发的致命性危险
近日,一名被鱼刺卡喉患者付某来到滨医附院就诊,付某称在早晨吃鱼时感觉鱼刺到了喉咙里,后自行用喝醋、吞馒头等土办法处理,结果不但鱼刺没有除掉,反而更加疼痛难忍,付某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鱼刺卡在食管内,并已刺穿食管壁,一头刺在胸主动脉外膜。
胸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血管压力很高,一旦形成破口,将如“大坝决堤”引发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棘手病情,当地医院立即建议付某到上级医院治疗,付某随即来到滨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入院后,经强化CT 发现,食管内见条形高密度影,长径约2.9厘米,贯穿食管,鱼刺左侧已刺入胸主动脉壁内。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紧急处理,患者主动脉随时可能破裂,引发大出血,直接危及生命;同时,鱼刺还会对食管及周边器官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滨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李伟介绍。
对高度怀疑尖锐异物穿破大血管的患者,在手术操作中及异物取出后,都会有很高的大出血风险,需要考虑置入血管覆膜支架,通俗来说,这样就相当于再造了一层血管壁,将风险降到最低。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玉玖、主任医师李伟会商后,紧急联系消化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学科急会诊。最终决定急症在杂交手术室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开始后,多学科介入的优势开始显现:股动脉穿刺置入造影导管,精确确定鱼刺位置,置入胃镜观察,发现一不规则形的鱼骨横插食管壁两侧,并随呼吸左右活动,随时可能出现刺破胸主动脉造成主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危险。在心脏大血管外科透视监控下,消化内科医师仔细操作,借助异物钳取出鱼刺。
一根长达3.5厘米、不规则三角形的鱼刺呈现在医生面前,就是这根三个尖的鱼刺,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巨大生命危险。
鱼刺取出了,但肉眼可观鱼刺取出部位血肿形成,提示胸主动脉有损伤,仍然有大出血风险,立即置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保护损伤的胸主动脉。
手术过程很顺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已经转危为安,术后患者还面临综合感染、致命性大出血等诸多问题,为此,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制定了详细的诊治方案,术后禁饮食,严密监测炎症指标,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纵膈情况,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最终,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付某顺利康复,多次复查情况良好好出院。
一次因一根鱼刺引发的致命性危险,在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下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
在心尖上跳舞的人
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消化内科微创方式处理食管异物,这在滨医附院还是首例。
“以往遇到付某类似的症状,往往采取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方式。相比较来说,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出现综合感染和大出血的潜在风险也更高,而这次手术在主动脉覆膜支架的保护下,食管异物取出更安全,创伤更小,术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恢复时间也更短了,可以说是用简单的操作解决了大问题。”李伟介绍。
李伟说,他们科室是一群“开心的人”,同时每天都在“心尖上跳舞”。
“开心的人”说的是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工作性质,因此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都要打开心脏;“在心尖上跳舞”说的是他们的工作要求,必须精致再精致。
滨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原属于胸心外科,2009年成为独立的心脏大血管外科,目前年门诊量超过4000人次,年手术量500余台,是山东省医学会心脏外科分会副主委单位、黄河三角洲最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中心,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体系,可独立开展各类先心病矫治、联合瓣膜置换及成形、冠脉搭桥、大血管疾病的开放及介入治疗、手术范围涵盖了心脏大血管的所有范畴,成为山东省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发展最全面的中心之一,在诊治技术和诊治规模上都处于山东省领先水平,为山东省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和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心脏大血管外科主要诊治四类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疾病等。”李伟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很容易理解;心脏瓣膜病主要是由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的心脏疾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的心脏病,常见的比如心肌梗死;主动脉疾病主要有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
在多年的诊疗经验中,李伟总结了心脏大血管外科主要疾病的发病趋势,“首先先心病的发病比例明显降低,且逐年降低,这主要得益于优生优育政策和产前检查;瓣膜病从风湿类心脏病向因为年龄增长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改变;而冠心病和主动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究其原因,与平时生活压力、抽烟、饮酒、熬夜、饮食没有节制有很大关系。”李伟介绍。
“心脏类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胸痛、胸闷等,但有时也会以牙疼等潜在征兆呈现,因此感到身体不适时,应早就医早发现,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李伟提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