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室首次使用隧道技术独立完成一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作者:高桃  来源:内镜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5-02-04 07:25:30 【

病变白光图像

病变卢戈氏碘染色

标记切除范围

切除病变卢戈氏碘染色

1月27日,消化内镜室首次使用隧道技术独立完成一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1月15日,消化内镜室为一名76岁老年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于食管下段发现一处约2.0*5.0cm粗糙粘膜,更换放大胃镜仔细观察,病变处毛细血管袢(IPCL)扩张、扭曲、口径不一、形状不规则,呈VI型改变(对应病理诊断可能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粘膜内癌),活检4块送病理科,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消化内科ESD治疗小组反复讨论,决定使用隧道技术为其实施ESD术。手术历时2个小时顺利完成,隧道层次清楚,病变切除完整,切缘整齐,无渗血,十五枚钛夹纵行封闭创面。切除病变粘膜长6.5厘米,宽3.5cm,卢戈氏碘染色见不染区位于标本中间,边缘为正常组织。病理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切缘与垂直切缘均无受累。

隧道技术是治疗食管粘膜病变和粘膜下肿瘤的首选方法,在病变上侧1厘米处打开隧道入口,内镜及器械进入病变下方粘膜下层,将病变完整剥离,再将病变边缘分离。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治疗效果可以与外科手术媲美,同时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滨州市内镜治疗领域的一项空白。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