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味弥漫,伴随着监护仪的滴答声在走廊里交织。
我站在心内科病房的窗前,望着楼下那株倔强的冬青树,它在寒风中绽放出绿色的坚强。这是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二个月,每一天都在见证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苏医生,32床新收了个病人,她看上去很难受…”
护士小跑着过来通知我。我快步走向病房,推开门,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艰难地想要从轮椅上站起来。她的女儿在一旁搀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奶奶,您别着急,我来帮您。”
我快步上前,扶住老太太瘦弱的胳膊。她的皮肤很凉,脉搏细弱,呼吸有些急促。我注意到她的指甲发绀,这是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
老太太今年82岁,因“反复胸闷气短3年,加重1周”入院。我一边询问病史,一边为她查体。她的手掌布满老茧,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听诊时,我听见她心脏杂音明显,双肺底有湿啰音。
“医生,我妈妈最近总是睡不好,一躺下就喘得厉害。”女儿焦急地说。
我点点头,示意她放心,老人只是心功能衰弱的表现,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我还特意叮嘱护士多关注这位老人。
深夜查房时,我发现老奶奶还没睡。她蜷缩在床上,像一片枯叶。我轻轻走过去,发现她在默默流泪。
“奶奶,是不是不舒服?”我蹲下身,握住她的手。她摇摇头,声音哽咽:“我想老伴了...他去年走的,也是心脏病...”
我的心揪了一下。作为医学生,我们学过无数病理生理知识,却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安慰一颗破碎的心。我轻轻拍着她的手背,听她讲述和老伴的点点滴滴。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给病房蒙上一层柔和的银纱。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老奶奶的床头多了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她年轻美丽,依偎在丈夫身旁,笑容灿烂。查房时,我特意多停留了一会儿,听她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渐渐地,她的眼睛里有了光彩。
然而,病情并不乐观。老奶奶的心功能持续恶化,需要转入CCU监护。
转科室前,她拉着我的手说:“小苏医生,谢谢你听我这个老太婆唠叨。”我强忍着泪水,目送她被推走。
在CCU轮转时,我隔几天都会去看她,每次只是静静地陪她坐一会儿。
她的病情时好时坏,但每次见到我,都会努力挤出一个微笑。那个笑容,让我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窗外的那株冬青树。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老奶奶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递给我一张照片,是那张老照片的翻拍版。
“妈妈说,要送给最像她儿子的你。”
我接过照片,泪水终于决堤。
现在的我,依然每天穿梭在病房之间。每当我感到疲惫时,就会想起老奶奶,并且让我在与老奶奶接触的这段时间里真实地教懂了我: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那些在病房里绽放的生命之花,那些在绝望中闪耀的希望之光,都在提醒我:医者仁心,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一生的修行。
窗外的冬青树开得正盛,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我知道,又一个春天来了。
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学研究生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