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简报》2008年第11期(总第74期)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08-12-14 10:32:35 【
药   学   简   报
2008年第11期总第74      药剂科主办    内部交流
http://www.byfy.cn/药事管理专题
 
本期导读
一、药事管理 
                     我院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
二、处方点评
                    抽查165张门诊处方分
三、ADR专题
                   药物警快讯
                   美国警告与磷酸铬混悬液相关的白血病风险
                   美国FDA认为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发生风险
                   我院ADR信息
                  - ----对乙酰氨基酚致麻疹型药疹和紫癜型药疹1例分析
四、合理用药
                  变色的药千万别再吃
                 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不能滥用
五、药物配伍
                 万古霉素的配伍禁忌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氯化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六、新引进药物简介  
               地氯雷他定片
七、知识园地
               用过的药也可引起过敏
               沙星为何加黑框警告
               中药煎前宜泡不宜洗

药事管理                                                  
 
                    我院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
处方是医师、药师、病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文件,是医院临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处方质量不仅反映出医师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了实施处方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减少药患纠纷,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我院加强处方开具、调剂、使用、保存等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处方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力度。临床医师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药事法规的学习,提高对处方质量的重视程度。药学人员要按“四查十对”的要求,严格审方,加强实时控制与反馈。职能部门坚持每月1次对门诊处方、病历的例行检查。药剂科准确反馈门诊处方质量的相关信息,配合医院职能部门每月对处方质量定期进行合理性审核与评价。我院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制定了统一的处方开具格式,对不符合书写规定的典型处方进行公示并限期加以整改。
规范合格的处方,对杜绝调配处方差错,减少处方计价误差,有效防范用药错误,减少药物不良事件,控制医疗差错、纠纷、事故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药剂科)

 

ADR专题                  药物警戒快讯
-----美国警告与磷酸铬混悬液相关的白血病风险

         2008年9月1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Mallinckrodt公司告医务人员的信,警告与磷[32P]酸铬混悬液(Chromic Phosphate P32 Suspension,商品名:Phosphocol P32)相关的白血病风险。
Phosphocol P32被批准用于腔内(腹腔和胸腔)注射给药,用于治疗因转移性肿瘤引起的腹膜或胸腔积液。两名血友病儿童患者在接受了Phosphocol P32关节内注射后一年内出现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FDA未批准Phosphocol P32用于关节内注射。
鉴于此,公司对Phosphocol P32的说明书进行了如下修订:
在“警告”部分增加以下内容:白血病:
    Phosphocol P32在一定情况下会增加发生白血病的风险。两名(9岁和14岁)血友病患者在接受关节内注射Phosphocol P32(注射总剂量分别为0.6mCi和1.5mCi)后约10个月发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osphocol P32不适用于关节内注射治疗关节出血。
在“不良反应”部分增加以下内容:上市后经验:
    上市后使用发现与Phosphocol P32相关的以下不良反应:
    在儿童患者中出现白血病(见“警告”部分)
    腹膜腔内给药会对小肠、盲肠和膀胱造成放射性损伤(坏死和纤维化)(美国FDA网站)

    美国FDA认为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发生风险

        2008年9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信息称,FDA的一项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的发生风险。
        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用于降低胆固醇的常用药物。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被称为Lou Gehrig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每年1-2例/10万,其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此项分析是基于41项长期临床对照试验数据,结果发表在2008年9月29日的《药物流行病学和药品安全》(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杂志上。在接到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ALS的不良事件报告数量超出预期后,FDA开始了此项分析工作。分析结果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出现ALS的风险并没有增加。
         此外,分析还说明他汀类药物对很多患者来说能够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根据目前的信息显示,医护人员不需要改变他汀类药物的处方,患者也不需要更换药物治疗。
         FDA关于“对FDA不良事件自发报告系统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数据挖掘信号的评估”报告表明,在长期的临床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64,000名患者中有9名被诊断出ALS,服用安慰剂的56,000名患者中有10名被诊断出ALS。从这些数据来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发生ALS的概率为4.2/10万人年,在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中概率为5.0/10万人年。
    “尽管FDA通过临床试验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发生ALS的概率没有增加,但如果要扩大此类药品的使用范围,并考虑到ALS性质的严重性,应继续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FDA正期待着一项ALS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例对照或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此项研究是由斯坦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部主任Lorene Nelson博士以及Kaiser Permanente研究部的同事们开展的。研究结果将在6-9个月内公布。为检测临床过程中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ALS的概率,FDA正在考虑开展更多流行病学研究的可行性。          
   (美国FDA网站)
我院ADR信息
对乙酰氨基酚致麻疹型药疹和紫癜型药疹1例分析

        患者,男,40岁,于11月30日因发热、周身不适,怀疑“上呼吸道感染”,在门诊所购买氨酚伪麻胶囊(吉林万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801),于晚7点口服2粒。次日早口服感冒清颗粒1包、乙酰螺旋霉素3片,9点左右口服氯酚黄敏(感冒通)片3片,感冒症状有所缓解。10点钟患者发现面部、颈部发红,之后双侧上肢起红斑、丘疹,伴痒。皮损逐渐增多,波及至胸背部。11点到当地医院就诊,怀疑某药物过敏,给予静脉注射一药物(具体药物不祥),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诊所医师嘱停用氨酚伪麻胶囊,口服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粒,皮损无好转。于12月2日早5点患者腿部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粒大小瘀点,波及全身。为求系统诊治入院。入院查体:面部、颈部、胸背部、上肢泛发针尖至粟粒大小红斑、丘疹、皮损无融合,疹间皮肤正常,按压后褪色。双侧小腿散在或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粒大小瘀点,按压不褪色。实验室检查:WBC:12.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6%。尿常规:尿胆原(±)、尿潜血(+++),给予甲基泼尼龙60mg/d,预防感染、抗过敏等对症治疗4天,激素减为30mg/d,患者皮损大部分消褪,轻度紫红色色素沉着。患者好转出院。
         分析:患者曾有药物过敏史,但具体药物不祥,据患者介绍,患者有感冒症状,多次口服氯酚黄敏(感冒通)片 ,没有不适症状。结合用药情况,药师分析如下:患者可能对氨酚伪麻胶囊中的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过敏。氨酚伪麻胶囊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325mg、伪麻黄碱30mg。患者服用了2粒,即含有650mg。因诊所医生不了解复方制剂成分,嘱患者停用氨酚伪麻胶囊后又给患者开具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烷胺100mg),与氨酚伪麻胶囊同含一种成分,因而引起患者腿部紫癜型药疹出现。
建议: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应尽可能分析致敏药物并及时停用,了解复方制剂的成分,避免重复应用致敏药物而再次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品种较多,除上述两种药物外,其他如:散利痛、三九感冒灵、新复方大青叶片、维C银翘片、力克舒等都含有该成分,应用时要慎重选择药物。
(丁长玲  舒春梅)
备注:
我院收治了多例发生药疹来就诊的患者,分析用药史,有不问及患者的药敏史,给患者用了致敏药物;有用药量过大、用药途径错误(安痛定注射液2支加入输液中静脉输注导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不了解复方制剂的成分、患者自身不告知用药情况,因而不能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导致发生严重的药疹,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切实加强乡镇医师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对患者普及用药教育,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提示:密切关注多西他赛、甘露聚糖肽、冠心宁注射液、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痰热清、头孢曲松钠、奥沙利铂、阿洛西林钠、阿托品注射液、苯巴比妥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各种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遇有药品不良反应,应尽快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上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他问题,可直接与药剂科联系。        联系电话: 6751;6753; 0543-3256751
合理用药
变色的药千万别再吃
         如果药物保存不当,即便还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发生变色,那么这些药还能吃吗?吃了还能不能起效?会不会有毒副作用呢?实际上,只要是变了色的药,即便还在保质期内,基本都不建议再服用。
  有的药物可能颜色看不出来变化,但气味异常也不建议服用。药物由于保存不当,往往会发生性质的改变, 使药物变质,而药物是否变质要依靠理化或生物检验方法才能判定。除专业机构外,一般人很难真正鉴别,更多的还是从药品的外观性状来观察。
  片剂  白色药片变黄,表面粗糙、疏散或潮解,或有结晶析出,药片上有斑点、发霉、虫蛀、有臭味等不可使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加速药物变质,特别是维生素C、抗生素类药,遇光后颜色会发生改变,使药效降低,甚至变成有害物质。有些药物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很快会变质。如阿司匹林受潮后会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产生浓烈酸味,对胃肠道刺激性大大增加,严重的还会诱发胃黏膜出血,因此不宜再服用。
  糖衣片  酵母片、维生素B1、葡萄糖酸钙及一些含糖多的糖衣片等,如果药片相互粘连,出现黑色斑点,糖衣层裂开,发霉,有臭味等都不可服用。
  冲剂  正常的冲剂都是能疏散滚动的干燥颗粒,如见其发粘结块、溶化、有异臭等不可服用。如果冲剂只是有轻微潮解,还是可以继续服用的。
  胶囊及胶丸  胶囊极易受潮,如有明显软化、破裂、漏油或互相粘连等不宜服用。许多胶囊会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从而出现溶化、发霉、发酵、粘连等现象,不能继续服用。胶丸往往很难从颜色来判断其是否变质,但如果有油败味就最好不要服用了。
  糖浆  其药液不论颜色深浅,都应澄清无异物,如有较多沉淀物或变色均不可服用。
  栓剂、眼药膏及其他药膏  若有异臭、酸败味,或见明显颗粒干涸及稀薄、变色、水油分离等不可再使用。避孕栓在室温较高时易变形,变形后仍可应用,但若变色则不可使用,变色多是已发生化学反应,药效降低会影响避孕效果。
  眼药水、滴鼻剂  如药液中有结晶、絮状物,或见浑浊、变色等不可使用。
  此外,还有注射剂和粉针剂,这两类药都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的,使用上非常严格,一旦变色和出现沉淀,如颜色变深、浑浊,有霉点、絮状物等不能继续使用。粉针剂出现团块儿时,是绝对不能用的。有些针剂如甘露醇在冬季低温时,会产生结晶,但隔水加热后可使之溶化,并非药物变质,因此可以继续使用。

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不能滥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2月8日下发《关于加强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管理的通知》,药品监管部门将于近期开展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经营行为,加大对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据专家介绍,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均含有磷酸可待因,大部分品种含有麻黄碱。磷酸可待因属于麻醉药品,医疗上具有镇咳、镇痛和镇静作用。麻黄碱属于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上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局部血管、平喘作用。此类药品临床主要用于镇咳,疗效较好、使用面广,正常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大剂量使用,其中所含的磷酸可待因和麻黄碱两种成分作用叠加,会产生致幻作用,极易造成滥用,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据统计,目前,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类药品在我国共有联邦止咳露(通用名: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13个品种获准上市,包括9个国产品种和4个进口品种。
一、进口品种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III)(商品名:克斯林),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商品名:奥亭),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II)(商品名:珮夫人克露),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商品名:欧博士止咳露)。
二、国产品种
1.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商品名:联邦止咳露  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2.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溶液(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3.可愈糖浆(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
4.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商品名:可非   沈阳第一制药厂);
5.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商品名:新泰洛其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愈酚待因口服溶液(商品名:联邦克立安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南京星银药业有限公司);
8.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商品名:立健亭 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 
9.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上海实业联合集团长城药业有限公司)。 

药物配伍            
  万古霉素的配伍禁忌
       万古霉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已有不少报道,与美平(美罗培南)配伍立即呈白色混浊,静止后出现白色沉淀;与优普酮(头孢哌酮)配伍立即呈白色混浊,静止后出现白色絮状沉淀;与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呈白色混浊,静止后出现白色颗粒沉淀;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万辅(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配伍均呈白色混浊,静止后出现白色沉淀。与泰能出现白色浑浊,与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配伍出现白色浑浊。去甲万古霉素与头孢匹胺混合出现白色浑浊,临床应用中应引起注意。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氯化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据张丽君报道,用20ml注射器先抽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ml后再抽取10%氯化钾注射液5ml时,注射器内立即出现红棕色絮状浑浊现象,静止5min后未澄清。或先抽取10%氯化钾注射液后再抽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时,注射器内也立即出现红棕色絮状浑浊现象,静止后也未澄清。临床观察与配伍实验证明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年14(8):1002

国家药监局将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46种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2月2日公布了46种药品由原来的按处方药管理转为按非处方药管理,包括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布洛芬颗粒等11种化学药品和小儿咽扁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抗病毒颗粒等35种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公布了这些药品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药品生产企业将根据这些范本,对原先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进行更改。
  
 新引进药物简介  
地氯雷他定片
        本品为白色片剂,属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竞争性地抑制组胺H1受体,抑制组胺所引起的过敏症状。本品无明显的抗胆碱和中枢抑制作用。动物试验未见明显致畸作用。
【药代动力学】空腹口服吸收迅速。服后1~3小时起效,8~12小时达最大效应,持续作用达24小时以上。食物可使药峰时间延迟,AUC增加。正常成年人,氯雷他定的T1/2为28小时。80%以代谢物形式出现于尿和粪便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药物的AUC和血药浓度升高约73%,而其代谢物的AUC则升高约120%。 慢性乙醇肝病患者,氯雷他定的AUC和药峰浓度为正常人的2倍,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T1/2分别为24和37小时,可随肝病的严重程度而延长。氯雷他定与其代谢物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7%和73%~77% 。本品及其代谢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在外周H1受体部位起作用。
【适应症】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和鼻痒以及眼部瘙痒和烧灼感。也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
【用法和用量】空腹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5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嗜睡、疲乏、口干视觉模糊、血压降低或升高、心悸、晕厥、运动机能亢进、肝功能改变、黄疸、肝炎、肝坏死、脱发、癫痫发作、乳房肿大、多形性红斑及全身性过敏反应。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或特异体质者禁用。
【注意事项】对肝功能受损者,本品的清除率减少,故应减低剂量,可按隔日5mg服药。
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宜停止哺乳。12岁以下儿童应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药物相互作用】 抑制肝药物代谢酶功能的药物能使本品的代谢减慢。每日同服酮康唑400mg,可使氯雷他定及其活性代谢物去羧乙基氯雷他定的血浆浓度升高,但未观察到心电图改变。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咪替丁、茶碱等药物并用也可抑制氯雷他定的代谢。
【药物过量】 逾量中毒时,如患者清醒可予催吐。可用生理盐水洗胃,并给予活性炭吸附药物。也可考虑用盐类泻药(硫酸钠)以阻止药物在肠道吸收。血液透析不能使本品消除,腹膜透析能否使本品消除尚未明确。
【规格】5mg/片

知识园地
用过的药也可引起过敏
        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误区,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
         很多患者在注射青霉素时,不愿做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殊不知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肌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没有连续用药而再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  纯天然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引起过敏,纯天然中药不会过敏。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等。实践证明,中草药同样也会引起过敏。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丹参、益母草、红花、大黄、天花粉、防风和六神丸、云南白药、跌打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 过敏都在用药后不久发生?
        多数变态反应是在用药一两天后发生的,但也有潜伏期很长者,甚至可达20天以上。所以,当出现药物疹时,在20天内所用过的药物,都应视为可疑对象。
◆  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 但药物过敏反应与用量之间并没有平行的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即会引起强烈反应。如西安纺织医院一位儿科女医生,就是闻到青霉素的气味而引发过敏性休克,并最终导致死亡。
◆  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凡致敏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都会引发过敏,如滴鼻、点眼、外敷、吸入、滴耳、栓剂等都可引起过敏发生。总之,凡是曾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严禁以任何形式再次使用。
◆  出现过敏停止用药就行了?
         发生过敏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总之,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形色色,不但会发生药疹,出现白细胞减少、哮喘、毛发脱落、紫癜等症状,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常会直接危及生命,应严加防范。所以,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应记入病历);对需要做过敏试验者,绝不可因过去不过敏等原因而忽略不做;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以避免与减少药物过敏的发生。
沙星为何加黑框警告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物,俗称“沙星”类抗菌药。第一代代表药萘啶酸,因疗效不佳现已很少使用;第二代--吡哌酸,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因抗菌作用不强且细菌耐药严重,现仅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第三代代表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抗菌谱更广;第四代代表药物有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抗厌氧菌和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增强,不良反应更小。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成员,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性质稳定等优点。该类药物对某些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耐药菌感染亦有显著效果,对某些特殊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效,与其他药物没有交叉过敏,使用前不需要做皮试。正因为有上述诸多优点,此类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近年来,由于化学合成成本相对低廉,在我国“沙星”类抗菌药物在农畜牧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导致细菌耐药率显著增加,进而又推动了临床更加广泛、频繁和大量地应用,因此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沙星”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一、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二、皮肤反应和光敏反应,如皮肤潮红、瘙痒,光暴露部分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水疱,严重的甚至可以致使皮肤脱落糜烂。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失眠等,较少见的症状有烦躁不安、神经错乱,还可诱发癫痫。四、心血管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五、肝肾毒性,大剂量服用可产生尿结晶,还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六、影响幼龄动物软骨尤其是承重关节的软骨发育。七、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特别是同时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老年人,这种危险性更高。
         尽管有如此多的不良反应,但客观地讲,氟喹诺酮类药物还是一类安全性比较高的抗菌药物,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中的价格,在临床抗感染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只要能够合理、正确、规范地应用“沙星”类药物,许多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另外,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些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患者不必因害怕不良反应而不敢用药,以免耽误了疾病治疗。
         谨慎用药,不良反应可减少。那么,患者在使用“沙星”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该类药物主要经由肾脏以原形排泄,部分从肝脏代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用时应适当减量,并注意观察。其次,要用药前确认有无过敏史。根据药敏试验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使用。用药前需确认有无过敏史,有药物过敏史或高敏体质者慎用。该类药物因能抑制软骨生长,因此小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再次,出现异常立即停药。重点关注发生肌腱炎和跟腱断裂的风险,特别是60岁以上的患者、合并使用类固醇的患者,以及肾、心脏和肺移植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肌腱炎和跟腱断裂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若出现腱疼痛、肿胀、炎症或腱断裂情况,应立即停药,避免运动,及时到医院就诊。(来源:健康报)
                      
中药煎前宜泡不宜洗
        一些人在煎煮中药之前,总是先用清水将中药洗一遍,认为这样做能保证卫生,其实这是不对的。中药在煎煮之前,不宜水洗,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其次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的在配药时还要研碎,如龙骨、牡蛎、滑石粉等,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此外,有的药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黄、酒制大黄、胆南星等)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由上可知,中药在煎煮之前是不宜先用水洗的,不过,顺便提醒的是,中药在煎煮前应用水泡一下。这是因为中药材大多数是以植物为原料,有不少植物药内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如果这些植物药不经水泡,一加水就立即煎煮,那么蛋白质遇热就会发生凝固,淀粉也会糊化,这样就会妨碍有效成分的煎出。因此,中药煎煮前,一般应先加冷水浸泡30分钟至l小时,加水的量以浸过药材并超过1厘米左右为宜。
 
征稿信息

为使《药学简报》内容更加丰富,更好的贴近临床、服务临床,欢迎各位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您在临床用药中有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以及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请您积极投稿!
电话: 6751;6753; 0543-3256751
征稿专用邮箱:byfylcyxs@126。com              药品不良反应邮箱 :byfyyjs@163.com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